但愿世界会更好—我的父亲梁漱溟在线阅读_pdf/txt/epub/mobi/azw3百度云下载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版次:1
品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9-01
内容介绍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后以漱溟行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解决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思想独立、表里如一;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本书记录了梁漱溟九十余年漫长岁月中各个时期的人生轨迹。从书中,读者可以看到梁漱溟在治学研究、乡村实践中的执着探索,可以看到他为团结抗日、和平民主的辛勤奔走,也可以看到他为国家建设的直言不讳与殚精竭虑。梁漱溟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在书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作者简介
梁培恕,梁漱溟次子。1928年生于广州。1946年进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1948年10月参加革命。1951年3月调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工作,后在组建黑龙江安达日报社时做农村采访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国际关系问题研究,199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离休。近年来,发表系列研究梁漱溟生平及思想的作品,同时参与整理、编辑梁漱溟遗稿数种。
图书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 01
写父亲先写祖父 ———— 002
他是怎样一个父亲 ———— 015
他的学问是怎么来的 ———— 029
从“行”的方面看他的性格 ———— 036
“北京大学培养了我” ———— 044
一本逼出来的书——《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 054
试说“大端已立” ———— 063
“粗浅了也就是错误” ———— 072
这本书立即改变了他的生活 ———— 075
他有哪些朋友 ———— 082
首度奔赴理想 ———— 106
注意力转向教育的原因/ 107
两次办学的经过/ 110
活力及合理/ 116
烦闷时期 ———— 118
《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 ———— 126
再度奔赴理想(一) ——乡村建设运动 ———— 142
……
在线阅读
这本书名为《但愿世界会更好——我的父亲梁漱溟》,表明这是儿子写父亲,还避用一个“传”字。这有两层意思:以这种身份写,写的着重点和方式有异于旁人,料想读者感兴趣的也在这里。我将朝这个方向努力;再者,传记有传记的体例,假如不拘泥于体例较便于反映父亲的为人,我这样做,料想读者是愿意接受的。
虽然整本书都是说明他是怎样一个人,我想在进入正文之前,先向读者扼要地、也是从最根本处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胸怀,作一介绍。读者从这里对他进行了解,他的一生行事就容易理解了。
读者也许知道,他十七岁迄于二十九岁决心出家为僧。出家只解除个人烦恼,国家怎么办?为国家寻出路,寻到先前不曾注意的固有文化,憬然有悟于西方制度何以总不能安设于中国。至于有人倡言佛化救国,实属荒唐,必须反对而且就由自己来反对。这个醒悟写下来就是《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此,把本愿放在一旁,开始了三十岁以后的入世生活。
他是兼以佛、儒两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佛家虽不肯定人生,但是悲悯众生;儒家肯定人生,对人对己都负责任。佛“不舍众生而救世”,儒“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
因此,他尝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所说责任自然不是与职守有关的那种责任,是出于心愿、志向加之自身的。
人可以处处有心,但没有可能处处参与。做事必有入手处。所以,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便占据着他的全部心思。在精力分配上,有时重在前者,有时重于后者。而深入去看,两个问题原不可分割。这使他工作于社会政治领域及哲学领域。
为解决中国问题,早年他提过一个原则:“从进步达到平等,以建设完成革命。”唯帝国主义是敌人,中国人一方没有敌人,没有相与竞争者。
说到这里,我想补上两句话:佛家思想在他思想感情上,仿佛是“底色”(姑且借用这个词),即或不显,其实在深处。
他钟爱生命,认为人类有理性,有善恶可言,因此之故,唯人类有向上、向善改变自己的无限可能。这是儒家的态度。
他原是决心出世的人,可是当回顾一生,觉得想做的事或未做好,或未做完,便在日记里写着,愿意再次回到世间来。
我谨以上述几段话概述先父一生,倘能略略有补于读者认识他,有补于理解后面说的事,便算实现了我小小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