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西周英雄传奇在线阅读_pdf/txt/epub/mobi/azw3百度云下载

作者简介
李元贞:台大中文研究所硕士。曾任教淡江大学中文系三十余年,目前被聘为荣誉教授。主要著作有《妇女开步走》《解放爱与美》《女性诗学》《红得发紫:台湾现代女性诗选》等。
精彩书评
我们要走向现代,但是我们要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寻求一个中国文化的根脉,怎么样重新生根发芽,帮助我们这个社会迈向更好的现代。
——龚鹏程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余秋雨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湾影响大、水平高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众学术普及丛书。此后图书一版再版,加印不断,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大陆九州出版社引进后,经一年多时间编辑,今年起陆续推出简体增订新版。
这套书从25万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60部“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被翻阅的”经典,包括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当时台湾出版人高信疆、柯元馨夫妇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其中有著名学者龚鹏程、傅佩荣、曾永义等,另有知名作家张晓风、传媒界大腕詹宏志参与。60多名专家学者联手,倾力打造,一时风动岛内,家喻户晓。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0日
本次丛书的大陆再版,以2014年的台湾版为底本,每一本都由作者或编者做了修订,质量进一步得到完善,且增加了《易经》与《大学•中庸》两本书。装帧设计上也有创新,开本的设计便于携带,更适合青年读者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5月9日
目录
【导读】神仙龙虎斗
总论 认识《封神榜》
《封神榜》人物故事
第一章 残暴独夫商纣王
第二章 复仇美人苏妲己
第三章 鉴往知来周文王
第四章 勇往直前黄飞虎
第五章 老泪纵横闻太师
第六章 能隐能显姜子牙
第七章 修成正果李哪吒
第八章 不甘示弱申公豹
第九章 千变万化杨戬
第十章 地行仙土行孙
第十一章 其余小故事
附录 原典精选
第十五回 昆仑山子牙下山
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梦飞熊兆
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临潼关
精彩书摘
社会背景与神怪小说
谭正璧在《中国小说发达史》中说,明朝初年,国君对于佛教、道教没有歧视,对喇嘛僧也很优待。在明天顺、成化年间, 胡僧受到很好的待遇,佛教徒也因此假借余光,势力在道教之上。明武宗时也极喜欢佛教。到明嘉靖时,世宗信道教,道教势 力侵夺佛教,一般方士、真人,只要能献一二秘方,便得到世宗 宠遇。四方爱献灵芝、白鹿、白鹊、丹砂等,朝廷大臣也天天讲 符瑞、报祥异,当时的道士遍天下,道士的领袖可以封侯伯,官位上卿,下等的可以做个小官,作威作福,而且毁逐佛教。到明 万历时,神宗又崇拜佛教,佛教徒为君王替身出家,其显赫比拟王公。
在这种佛、道二教交替盛衰的情况下,他们的教徒当然喜欢各夸其教,大倡其道了。佛教、道教对中国民间思想的影响,都是与神怪故事有关的,像宿命思想、果报观念,影响百姓最为普遍,遂成就了许多神怪小说,如《四游记》《西游记》《封神 传》等。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说:“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所谓三教,一般指儒、释、道。《封神传》里谈到的三教,指阐教、截教、人道。其实《封神传》中的道人不管阐教、截教都是道教,人道不知所谓,大概指人间英雄吧!另外传中出现的道人还有西方道人,可算佛教。
人间英雄算不算儒教,实难清楚,而儒教一般来说,并不像道教、佛教那样有宫、有庙,有道士、僧尼,不过是孔孟思想的信仰者,不能称之为教。
本来一般所谓三教,儒教的观念就是含混不清的,而一般佛教、道教都有很多互相掺杂的观念,无非像鲁迅所说是神、魔二端观念罢了。《封神传》里阐教、截教道人互斗,等于是道教的道友们两派相斗罢了,一派属于善的(神),一派属于恶的(魔),神、魔介入人类(人道?)的争战,结果却是自己道教的两派斗争,西方道人(佛)是帮助神(阐教)派,难怪鲁迅批评《封神传》的思想,说其根柢是方士之见,实在不错。
《封神传》的思想
《封神传》的故事,表面以周武王伐纣的故事为主干,实际写的是姜子牙封神,是神、魔互斗,并且同属于一个教派。阐教、截教皆是道教,皆是鸿钧道人的学生。
姜子牙封神的标准虽说是“阵亡忠臣孝子、逢劫神仙,早早封其品位,毋令他游魂无依,终日悬望”,好像有个标准,仔细分析,暴君纣王也封神、忠臣反臣也封神。阐教、截教虽以神、
魔姿态互斗,大概同属于一个教派,所以死了的阐、截二派道人们全都封神,所谓逢劫神仙吧。可是周文王死了没有封神、苏妲己死了也不封神,说作者封神的观念博大,神、魔一视同仁嘛,其实是含混不清;说是专为阐、截二派的神仙逢劫而封神嘛,人间许多好好坏坏、大大小小角色也全上“封神榜”,倒是有名的反而没上。
想来想去,真不知道姜子牙封神的意义何在?倒像是民间道士一样,任何人死了,只要请他作醮荐亡他都会去安慰死灵。所有的神、魔、人雄死了都可以封神来监管人间,偏又忘了周文王和苏妲己,所以有人说这种话本增益的小说,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如果编定的人没有什么思想架构,他很容易混杂不清的。加上《封神传》里许多出名的人物,如姜子牙、哪吒、杨戬、雷震子、周文王、苏妲己,全未上“封神榜”,因为前四位最后是重回道山而成圣,因此一般人流行说“封神榜”上的英雄,便不对了,只得说《封神传》里的英雄。既然封神的标准含混不清,“封神榜”当然没有多大意义,书名“封神”二字,不过随意取民间的迷信观念来粗率地应用而已。
郑振铎很称赞《封神传》,说他将武王伐纣那种“血流漂杵”的惨烈战争,描写得凄怖威武;说他写哪吒逼父、杨戬反殷(应当是黄飞虎反殷),都是旧礼教所不能容的;又说通天教主门下,万汇皆仙,百兽不拒,亦颇使人有仁者泽及万物之感。
《封神传》应当是大力在描写战争,神、魔打斗得最厉害的算是十绝阵和万仙阵,描写得固然算是热闹,但因神、魔打斗, 离人间具体事实较远,又给人神一定会胜的感觉(定命论),使战争凄怖的面目减弱不少。“哪吒逼父”,“黄飞虎反殷”,应当算是《封神传》在思想上的反传统的地方,虽然有些细节不算周全。至于通天教主的泽及万物,反被元始、老子取笑打败,神、魔互斗时也并非在争论这种观念,而是在争强好胜,比个高下而已, 并未凸显郑振铎所说的仁者感觉。
在《武王伐纣书》里,殷郊是反商助周,《封神传》写成殷郊反周助商,谭正璧说“令人莫解其故”。也许《封神传》的作者要写出天下大义和父子情感的冲突吧。虽然他将这种冲突写得很简单,以至于不仔细思索就感觉不出来它的冲突了。在这种种情形下,难怪《封神传》一直无法爬上《西游记》《水浒传》的文学地位。
复仇美人苏妲己
女娲娘娘在生日那天,去天上火云宫接受伏羲、炎帝、轩辕三圣的贺宴。晚上回到自己的宝殿上,抬头看见粉壁上纣王调戏的诗句,不禁勃然大怒:“商纣越来越不像话了,不修身立德来保天下,反而荒淫无耻!看他这个样子,必定是个亡国之君!我要他速速亡国!”就叫彩云童儿,把后殿中金葫芦取来,放在殿前石阶上,揭去葫芦盖,用手一指,葫芦中有一道白光出现,白光之上,悬出一面幡来,光分五彩,瑞映千条,名叫“招妖幡”。一时,悲风飒飒,天下群妖都赶到行宫来。
娘娘对彩云说:“叫各处的妖魔离开,只留下轩辕坟中的三妖,等候命令。”三妖进宫拜跪,这三妖,一个是千年狐狸精, 一个是九头雉鸡精,一个是玉石琵琶精。娘娘吩咐她们说:“商纣王荒淫无耻!我要你们隐去妖形,变成美女,进入他后宫,闹得 他家破人亡、民心混乱,给他点颜色瞧瞧!事成之后,我让你们 修成正果。”三妖磕头谢恩,化作清风离去。
苏护自从被崇黑虎打败,西伯侯姬昌又写信劝他忍辱,逼不得已,他决定牺牲自己的女儿妲己。苏护进入房里对夫人杨氏说了,全家痛哭。夫人含泪说:“妲己生来娇柔,恐怕不会侍候君王,如果惹下了祸,也会满门抄斩。”
妲己在一旁听了,害怕得痛哭,非常不愿意进宫,可是看见父亲战败,没有别的办法,便将心一狠,向父母跪下:“父亲、母亲,女儿愿意进宫,救父亲一命。”从此妲己心中开始怀恨纣王,决定进宫复仇。
第二天,妲己拜别母亲、哥哥,含泪随父亲上车。苏护带领家将,一路护送妲己进京。天色渐渐晚了,他们到达恩州驿站, 驿站官员出来接见,大家就安置在驿站的厅堂内室。驿站官员告诉苏护说:“老爷,听说这里常常有妖精出现。”苏护不信,说:“人间哪有什么妖精!”但是,他还是派了三千人马在驿站外面守护。
那天深夜一点钟的时候,苏护将一根豹尾鞭放在床头,准备熄灯睡觉。忽然有一阵怪风吹得人毛骨悚然,又听到后堂内室里有喊声,苏护急忙提鞭冲进后室,左手拿着灯,右手提着豹尾鞭,后室女侍出来看见苏护,连忙跪下:“老爷,小姐不好了!”苏护急问:“什么事?”女侍说:“小姐闹头痛闹得厉害!”
苏护一边走一边疑惑,心想:“她从来没闹过头痛啊!”急忙赶到妲己床前,问道:“女儿,怎么头痛了?是不是刚才吓着了?”妲己抱着头娇弱地回答:“爸爸,我刚才睡得好好的,突然听见女侍喊:妖精来了。头就痛起来,好难过!”苏护又问:“你看见妖精了吗?”妲己摇摇头,满脸是汗。苏护问女侍:“给小姐服药了没有?”女侍跪着说:“老爷,已经服过了。”苏护安慰妲己道:“女儿,别怕,爸爸在此守护你。”渐渐,妲己的头痛减去,安睡了下来。苏护哪里知道,妲己头痛,是因为千年狐狸精已经附在她脑后,从此在妲己的脑中暗中指挥她,做出许多坏事。
老泪纵横闻太师
闻太师要离开京城,纣王反而高兴,马上又将费仲、尤浑二人调到跟前来侍候,跟妲己饮酒作乐。闻太师一路走一路想:“张桂芳这次的失败,与黄飞虎逃亡氾水关时韩荣的失败,简直一样, 都是有位妖童作怪。”就想起自己从前的许多道友,准备先去拜访他们一下,到紧要关头可以帮助自己。
闻太师先吩咐军队继续向前走,他一个人骑了黑麒麟,挂好两根金鞭,把麒麟角一拍,就驾起风云,一会儿来至西海的九龙岛上,满眼海浪滔滔、烟波滚滚。他把坐骑落在山崖前,看见满山奇花异草,松柏青葱,一个小孩正好走出洞口,太师问他:“你师父在不在?”小孩说:“他们正在里面下棋。”太师说:“你告诉他们,商朝闻仲来访。”
小孩进到洞里,不一会儿,就看见四个道人一起出洞,大家笑着说:“闻兄,什么风把你吹来?”
太师说:“有事特别来拜托!”
道人们说:“你干脆跟我们一同在荒岛生活算了,管什么人间闲事!”
太师说:“我是商朝老臣,不愿意看商朝灭亡,想请四位帮助我打败西岐姜子牙,我就能点醒纣王,整顿商朝的国政!”
道人都说:“眼看着商朝气数快完了,你就算了吧!”太师说:“你们不帮忙就算了,我是要作战到底的!”四位道人大笑:“也罢!就跟着你走一遭吧。”
这四位道人叫王魔、杨森、高体乾、李兴霸,他们骑着四只怪兽:狴犴、狻猊、花斑豹、狰狞。他们跟着闻太师一起赶上了军队,赶到西岐张桂芳扎营的地方。张桂芳和手下大将风林,都被哪吒的乾坤圈打伤了,王魔等人就用丹药将他们的伤治好。
第二天,王魔等人告诉张桂芳说:“你出阵,指名叫姜子牙出来,我们骑的是怪兽,你和风林二人把这符贴在马鞍上,才不会跌下马来。”二将领命出阵,大叫:“请姜子牙出来说话!”姜子牙便骑了青骢马,手提宝剑,出来应战。这时后面鼓声大响,旗子一开,走出四样怪兽,子牙两边战将都跌翻下马,子牙也跌下马鞍来。因为这些战马一看见四只怪兽,立刻骨软筋酥,只有哪吒的风火轮、黄飞虎的五色神牛不动。
四道人看见姜子牙跌得冠斜袍破,大笑不止:“不要慌,慢慢起来!”王魔说:“姜子牙,我们是九龙岛炼气士,你跟我们都是道门,我们想替你及闻太师解围,你愿不愿意依着我们三件事: 第一件,要周武王称臣;第二件,给商朝军队赏赐;第三件,将 黄飞虎送出来,解往朝歌。你看如何?”
姜子牙看情势不好,就说:“你们说得很明白,能不能给我三天的时间,我好同武王商量。”
杨森说:“好,三天后大家再会。”姜子牙回到相府,黄飞虎连忙跪下,请求送出自己,姜子牙当然不答应。
王魔等人在营中等了三日,第四天还没有看见姜子牙出来, 就带领人马冲杀过来。姜子牙就骑了四不像,带着龙须虎、哪吒、黄飞虎出来应战。王魔一看见姜子牙骑了四不像,大怒道:“好你个姜尚!你原来去昆仑山①借了四不像、龙须虎来对付我们! 哼!”用剑直取姜子牙,哪吒先冲出助战,被杨森取出一粒开天 珠打中,打翻下风火轮去,好在哪吒被黄飞虎救了过去,黄飞虎 也差点被开天珠打翻在五色神牛下。龙须虎连忙跳出来,又被高体乾的混元珠打扭了颈子,三将受伤赶紧逃回营内。
姜子牙正要逃走,又被李兴霸的劈地珠打中前心,子牙差点儿翻下四不像,连忙腾云驾雾往北海方向逃走。王魔跟在后面, 走到一座山上,看见姜子牙,用开天珠又打中他的后心。这时候突然听见一位道人唱歌而来,原来是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广法天尊对王魔说:“王道友,饶姜子牙一命,商纣王不值得你帮助,你应该知道商朝气数快完了!你好好回去吧!”
王魔心中一横:“广法天尊,你好大的口气,看珠!”广法天尊后面走出一个道童,名叫金吒,是哪吒的哥哥,用遁龙柱上三个金圈,将王魔缚住,颈上一圈、腰上一圈、脚下一圈,然后一剑杀死了他。
这一来,不但姜子牙被广法天尊救了,广法天尊还带回哪吒两位哥哥金吒、木吒一起来西岐帮助姜子牙。金吒、木吒用三金圈将杨森、高体乾、李兴霸一个接一个圈住,姜子牙取出打神鞭,将三人打死。张桂芳和风林正要逃,风林又被黄飞虎的第四个儿子黄天祥一剑刺死,他们的灵魂全被引到姜子牙造好的封神台去。
能隐能显姜子牙
子牙出了玉虚宫,南极仙翁给了他“封神榜”及打神鞭,送他到麒麟崖,南极仙翁说:“子牙,要是背后有人叫你,你千万不可答应他,我不能远送了。”
南极仙翁刚离开,子牙就听见背后有人叫他,子牙想:“不可答应他!”那人大叫了三遍以后,见子牙不应,气得骂起来:“姜尚,你真是个薄情忘义的人!你如今下山去做了宰相,就大牌起来了!连跟你在玉虚宫学道四十年的师弟也不理!”
子牙一听是师弟申公豹,就想没有关系的,回过头来对他说:
“兄弟,原来是你叫我,刚才因为天尊吩咐的,所以不理你,希望你别生气!”申公豹说:“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子牙说:“是‘封神榜’。”
申公豹说:“嗯,天尊特别偏爱你,要你下山去做这么大的事业,我就在这里闲得无聊。”子牙说:“贤弟,我才不想下山呢,人间混乱得很,你想去,我去跟天尊说说看,你也可以助我一臂之力!”申公豹摇摇头:“天尊的命令很严,你何必去白说!他要你去保周武王,我偏要去保商纣王,我不相信我的道行比你低多少!”
子牙大惊说:“师弟,你今天是怎么一回事?我去过下界,商纣王实在很无道,老百姓都被他害惨了,并不是天尊特别偏心周武王!我又没有得罪你,你干吗心里不高兴就想和我作对?何况天尊的命令,我们如果不遵守,下场是很可怕的!”
申公豹冷冷一笑说:“哼,你修的不过是五行之术,顶多能移山倒海,哪里像我,现在已经修得可以将自己的头取下来,在空中当球玩,玩够了再接到脖子上,你能吗?”
子牙又是一惊,说:“真的,师弟,我真不如你。可是一个人道术好固然可贵,讲是非仁爱更重要啊!”
申公豹说:“我不爱听你的教训,看我的!”就用右手一剑将自己的头割下来,血也不向外溅,身子也不倒,用左手将头往空中一掷,那头盘盘旋旋地向天上游远去了。子牙看得呆了。
南极仙翁没有走远,看见子牙同申公豹说话,知道申公豹故意害子牙破戒律,他就可以堂皇地下山和子牙拼一拼,就叫白鹤童儿化作一只仙鹤,将申公豹的头衔走了。
南极仙翁走过来骂子牙说:“你这个呆子!申公豹在骗你破戒,天尊要你不答应人,你竟答应了他,他这一下可以去帮助商纣王来跟你拼拼了。你们师兄弟要争斗,反而惹得下界老百姓遭殃, 看样子你也要死三次,吃更多苦!”又对申公豹说:“你上山修了这么多年的道,还是凡心不死!现在我干脆先让你死了算了!”
申公豹听了,内心焦躁起来,要是再过一时三刻,不把头接上就会出血死去。子牙看了不免同情他,就向仙翁苦苦哀求:“仙翁,他既是我的师弟,你饶了他吧。何必叫他多年道行,一日而亡!” 南极仙翁说:“你饶他,他不饶你,他会挑拨三十六路兵来征伐你,到时候你不要后悔!”子牙说:“可怜他是我四十年的师弟啊!”
南极仙翁摇摇头就将手一招,白鹤童子将口一张,放下申公豹的头,头一落下来,就落在申公豹的颈子上,落得太急了,结 果把脸落得朝着脊背,申公豹连忙将手捏着两边耳朵,将头一磨, 才磨正了,心里又恨又惭愧,就一溜烟地跑掉了。
姜子牙谢了南极仙翁以后,捧定“封神榜”,骑着四不像往西岐而去。
地行仙土行孙
邓婵玉只好含泪写了一封劝降书给父亲。从此土行孙对邓婵玉表现得更为尊敬爱护,使邓婵玉的心里渐渐好过起来。姜子牙也很称赞土行孙的做法,果然没有几天,邓九公带着残兵来归顺了姜子牙,使得姜子牙满心欢喜,大家热热闹闹地替土行孙和邓婵玉办了结婚大典。
从此邓九公和土行孙夫妇都变成了姜子牙得力的部将。邓九公归顺了西岐,朝歌纣王又派了冀州侯苏护来攻打西岐,打了好几场恶仗之后,苏护也兵败归顺了姜子牙。姜子牙便登台拜将, 三路分兵攻打商纣王。
黄飞虎带着邓九公、黄天祥等人攻打青龙关。青龙关守将丘引手下有一个会道术的将军陈奇,陈奇会把嘴一张,喷出肚内的黄气,就把对方吸下马来。这种本领跟苏护手下大将郑伦一样, 郑伦的鼻子能喷出一道白光来,把对方喷下马来,他们后来被称 为“哼哈二将”。邓九公和黄天祥打青龙关的时候,都被陈奇哈出的黄气打下马,而且一个被一刀砍了头,一个被一刀刺死在地上。
黄飞虎看见儿子黄天祥死了,心里伤心至极。邓婵玉在氾水关听到父亲被陈奇刺死,伤心地对子牙说:“请丞相准许我前去为父亲报仇!”
土行孙督粮回到氾水关,听见邓婵玉去了青龙关,连忙地行千里赶上。夫妻二人到了青龙关,第二天就出战陈奇,陈奇看见土行孙矮小也大笑不止,等到发现土行孙往来小巧便宜,反而不能打胜,就对着土行孙哈出一道黄气,土行孙站不住,倒在地上被陈奇拿住。冷不防邓婵玉发出一石,将陈奇的满口牙齿都打落了,土行孙也趁机往地上一挣,沿土遁走了。
陈奇负伤回营,丘引知道周营有异人来打,心上开始着急。姜子牙知道陈奇有哈术,早已派郑伦前来助阵。土行孙告诉郑伦说:“他和你不同,他是口内喷出一道黄气来,把人立刻喷倒。”
郑伦说:“真是稀奇,我以为我的哼法天下无双,没想到还有个哈将军!”
陈奇因为嘴部受伤,丘引挂了好几日免战牌,等陈奇伤好了, 才来和郑伦对战。郑伦骑了金睛兽,提了降魔杵,带着三千乌鸦 兵出营。陈奇也是骑金睛兽,带着一队钓套索的三千虎豹兵来迎战。郑伦说:“今日我俩来比比异术!”两人先互打了几回合,接着郑伦鼻子哼出两道白光,陈奇嘴里哈出一道黄气,陈奇跌倒在地上,郑伦也跌下马来。各自的兵士连忙抢回各自的主将,大家 看两位哼哈将军,打得不分胜负,都觉得有趣。当天晚上,土行 孙带领众人里应外合劫营,将陈奇、丘引都打败了,青龙关也就 攻破了。
土行孙靠他的地行术,逃过不少次被杀头的厄运,最后在渑池县碰上了他的对手张奎。张奎夫妇也是一个会地行术,一个能使出葫芦里四十九根太阳金针。张奎和哪吒对战的时候,哪吒使出了九龙神火罩,将张奎罩住。哪吒收起神火罩的时候看不见张奎,以为张奎已经被烧死了,没想到张奎也会地行术,趁机逃跑了。
张奎想用地行术来劫杀姜子牙的军营,没想到巡营的杨任看见了。杨任眼睛长出两只手掌,掌中生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可 以随手上看天庭,一只眼睛可以随手下看地底,两双手并齐又可以中看人间千里。杨任赶快报告子牙,并对着地下张奎说:“张奎,别跑,我已经看见你了。”张奎知道被人发觉,连忙逃走, 子牙便派土行孙追张奎。土行孙一日可地行千里,张奎一日可地行一千五百里,因此追他不上。
子牙对土行孙说:“以前你的师父可以治你,想也可以治他,你快去求你师父去。”张奎知道土行孙去找惧留孙去了,很怕惧留孙来治他,就先行到夹龙山崖,潜伏着等土行孙。土行孙到了 夹龙崖,从土中钻出来,因为回到老家,心里正高兴,却没有防 到张奎的暗算,被张奎一刀砍死,灵魂去了封神台。
邓婵玉听见土行孙遭到张奎的暗算,哭得很伤心,就去向张奎挑战。邓婵玉当然打不过张奎夫妇二人,被张奎的夫人高兰英用太阳金针,先刺瞎了双眼,然后被张奎一刀杀死,灵魂也去了封神台。子牙在渑池县不但丧失了土行孙夫妇,也丧失了爱将黄飞虎、黄飞彪兄弟二人,心里着实伤感。
前言/序言
【总序】用经典滋养灵魂
龚鹏程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指其所载之内容足以做为后世的纲维;典,谓其可为典范。因此它常被视为一切知识、价值观、世界观的依据或来源。早期只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后来则成为该民族累世传习、讽诵不辍的基本典籍。或称核心典籍,甚至是“圣书”。
佛经、圣经、古兰经等都是如此,中国也不例外。文化总体上的经典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依此而发展出来的各个学门或学派,另有其专业上的经典,如墨家有其《墨经》。老子后学也将其书视为经,战国时便开始有人替它作传、作解。兵家则有其《武经七书》。算家亦有《周髀算经》等所谓《算经十书》。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经》,饮茶有《茶经》,下棋有《弈经》,相鹤相马相牛亦皆有经。此类支流稗末,固然不能与六经相比肩,但它各自代表了在它那一个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地位,却是很显然的。
我国历代教育和社会文化,就是以六经为基础来发展的。直到清末废科举、立学堂以后才产生剧变。但当时新设的学堂虽仿洋制,却仍保留了读经课程,以示根本未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才开始废除读经。接着,他主持北京大学时出现的“新文化运动”更进一步发起对传统文化的攻击。趋势竟由废弃文言,提倡白话文学,一直走到深入的反传统中去。论调越来越激烈,行动越来越鲁莽。
台湾的教育、政治发展和社会文化意识,其实也一直以延续五四精神自居,以自由、民主、科学为号召。故其反传统气氛,及其体现于教育结构中者,与当时大陆不过程度略异而已,仅是社会中还遗存着若干传统社会的礼俗及观念罢了。后来,台湾朝野才惕然憬醒,开始提倡文化复兴运动,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了经典的内容。但不叫读经,乃是摘选《四书》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以为补充。另成立文化复兴委员会,开始做经典的白话注释,向社会推广。
文化复兴运动之功过,诚乎难言,此处也不必细说,总之是虽调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传统的势能,但对社会普遍民众的文化意识,还没能起到警醒的作用;了解传统、阅读经典,也还没成为风气或行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妇接掌了当时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的副刊与出版社编务,针对这个现象,遂策划了《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一大套书。精选影响国人最为深远的典籍,包括了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的经典,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并附录原文以供参照,一时朝野震动,风气丕变。
其所以震动社会,原因一是典籍选得精切。不蔓不枝,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体例确实。经典篇幅广狭不一、深浅悬隔,如《资治通鉴》那么庞大,《尚书》那么深奥,它们跟小说戏曲是截然不同的。如何在一套书里,用类似的体例来处理,很可以看出编辑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盖了几乎全台湾的学术菁英,群策群力,全面动员。这也是过去所没有的。四,编审严格。大部丛书,作者庞杂,集稿统稿就十分重要,否则便会出现良莠不齐之现象。这套书虽广征名家撰作,但在审定正讹、统一文字风格方面,确乎花了极大气力。再加上撰稿人都把这套书当成是写给自己子弟看的传家宝,写得特别矜慎,成绩当然非其他的书所能比。五,当时高信疆夫妇利用报社传播之便,将出版与报纸媒体做了最好、最彻底的结合,使得这套书成了家喻户晓、众所翘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当时出版采用豪华的小牛皮烫金装帧,精美大方,辅以雕花木柜。虽所费不赀,却是经济刚刚腾飞时一个中产家庭最好的文化陈设,书香家庭的想象,由此开始落实。许多家庭乃因买进这套书,而仿佛种下了诗礼传家的根。
高先生综理编务,辅佐实际的是周安托兄。两君都是诗人,且侠情肝胆照人。中华文化复起、国魂再振、民气方舒,则是他们的理想,因此编这套书,似乎就是一场织梦之旅,号称传承经典,实则意拟宏开未来。
我很幸运,也曾参与到这一场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贡献微末。先是与林明峪共同参与黄庆萱老师改写《西游记》的工作,继而再协助安托统稿,推敲是非、斟酌文辞。对整套书说不上有什么助益,自己倒是收获良多。
书成之后,好评如潮,数十年来一再改版翻印,直到现在。经典常读常新,当时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仍未过时,依旧在散光发热,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只不过光阴毕竟可畏,安托与信疆俱已逝去,来不及看到他们播下的种子继续发芽生长了。
当年参与这套书的人很多,我仅是其中一员小将。聊述战场,回思天宝,所见不过如此,其实说不清楚它的实况。但这个小侧写,或许有助于今日阅读这套书的大陆青年理解该书的价值与出版经纬,是为序。
【导读】神仙龙虎斗
李元贞
《封神传》又叫《封神演义》,现在流行的一百回《封神演义》,是明朝中叶以后,许仲琳先生编定的。
中国从北宋仁宗开始,社会上兴起了一种说话人的娱乐活动,不但老百姓喜欢听说话人讲故事,连皇帝也很喜欢听,所以在《封神演义》问世的前面,在宋朝、元朝之间,就已经有了《武王伐纣书》,算是《封神演义》的老祖宗,是当时说话人的底稿。另外,中国的志怪小说,从《山海经》开始,就有很多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加上魏晋时代,印度佛经大量传入中国,更产生了很多有趣的神怪故事,一直到唐朝的传奇小说,宋朝的《太平广记》,元朝和明朝的平话小说,都包含了大量的神怪故事。
在宋朝的说话人中间,有一种人专门讲历史故事,像《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五代史演义》,都是从中国的历史上找一些故事来夸大描述,让听的人欢喜高兴。《封神演义》刚好结合了中国的神怪故事和讲历史故事的传统,合成了一个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故事主干,和以阐教、截教、西方(佛)教的神怪相斗为故事内容的平话小说,在明朝的中叶,很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
《封神演义》虽然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为故事的主干,写的实在是姜太公(子牙)封神的故事,也就是说,作者从历史上周武王伐纣的故事演绎成一部跟历史没有多大关联的神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姜太公,他的本名姜尚,字子牙,号飞熊。在历史上,真有姜尚这个人,也的确在年纪很大才遇到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他不但有治国做宰相的才能,而且很会带兵打仗,据说古代的兵书——《六韬》就是他写的。
他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以后,周武王为了西周谢他,封了他原来的家乡齐(今山东省)给他,他成为齐侯。他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后代的人都叫他姜太公。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是他的后代,他有个女儿,嫁给周武王为妻,他变成周武王的岳丈。
在历史上,姜太公当然不可能封神,也不是靠神道的关系打败商纣王的,他和周文王两人,都是善观天下大势,看清楚商纣王的腐败无能,懂得培养自己的德行和力量,抓住时机才打败商纣王的。可是,《封神演义》写的不是真正的历史,也不是真正的人间故事,它写的是神和魔:神代表善的力量,魔代表恶的力量,在书中神的方面是阐教,魔的方面是截教,西方(佛)教来帮助阐教,阐、佛皆愿意帮助周武王和姜太公讨伐商纣王,截教却帮助商纣王,最后神战胜了魔,是很简单的善恶斗法作战的故事。
它的可爱处,是将中国历史或传说中的神或有名的人物,都使他们发生一点关系,像伏羲、神农、燧人、女娲、赤精子、云中子等。有些完全是观念上的,像元始(最初之意)天尊、鸿钧(宇宙的古名称)道人、通天(本领最大)教主,还有老子(因为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喜欢讨论宇宙的问题,所以变成本书中法力无边的神仙,也是元始的师兄,跟历史上的老子是两回事)、商纣王、周文王、苏妲己都编在一起,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这里面写得最好的两个人物是姜太公和哪吒。姜太公代表中国老人可爱的一面,越老越有智慧,心地越宽厚,判断越正确。哪吒代表一个聪明顽皮的少年,他因为顽皮,所以不太听父亲管束,犯了很多错;又因为聪明,接受了老师的教训,将聪明用到大事业上面去。
这本书也想告诉大家,做一个国君,应该像周文王那样爱护老百姓,如果像商纣王那样残暴无道的话,大家都会起来反抗他的,连神仙也会生气,要下山来打倒他。书中有商纣王的两个大臣闻太师和黄飞虎,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对商纣王都忠心耿耿,一个为了商纣王的无道而兵败战死;另一个被商纣王逼到绝路,只好反叛,两个人都很令人感动。本书的原作者,对苏妲己太过分谩骂了,那是因为从前的人有“女人是祸水”的偏见,一个昏君通常都会配上一个美人,好像昏君的所作所为,都是这些美人害的,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故事里的妲己,完全是被纣王强迫进宫的,她进了宫很容易跟着纣王学坏,所以本书在改写她的时候,多少修改了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其实在改写原书所有人物的时候,都整理删修了一些地方,使他们个性明显一点,故事发展合理一点。
一百回本的《封神演义》,情节太过于散漫庞杂了。本书抽取了原书的精华,写成了十个英雄故事,另外一章是附录一些可读的小故事。原书在文字上,充满了中国文字特有的名词性的想象力,有一大堆千奇百怪的厉害武器的名称,像乾坤圈、混天绫、打神鞭、定海珠、开天珠、阴阳镜、番天印、风火轮、招妖旗、戮魂旗、七宝妙树、九龙神火罩、捆仙绳等不胜枚举。这些武器实际上不会有这么大的法力,但从名词上,我们都能获得它们想象上的美感。原书中有一大堆的诗,这是中国平话小说的习惯写法,以现在的小说观点来看,都觉得所插入的诗作是很多余的,因此在改写的时候,全部都删去不用了。在原典精选中则加以保留,读者可以从中窥见原著的原貌。
《封神演义》对于神、魔的描写,有些地方非常生动活泼,像哪吒的莲花化身、土行孙的地行术、杨戬的幻术能力,神和魔打斗的紧张热闹,都有它文学上想象力的创造,很值得大家品味欣赏。